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故事主要內容講的是吳王不聽大臣們的勸告,準備對楚國用兵,一位年輕的門客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事例說明了吳國出兵的潛在危險,最終讓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螳螂捕蟬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后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患。
2023/8/8 17:10:56

南橘北枳與晏嬰出使楚國有關,南橘北枳的枳是一種叫枸橘的苦酸水果。南橘北枳的寓言故事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晏子出使楚國,不畏強暴,憑借機智把想要羞辱他的楚王駁得無地自容。南橘北枳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面對別人的無端挑釁,要用知識和智慧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澳祥佟弊儭氨辫住保挛飼颦h境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2023/8/8 14:06:57

武王伐紂指的是牧野之戰,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武王是周武王姬發。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講述了商朝末年,紂王帝辛昏庸無道,致使民不聊生,周武王聯合各國諸侯討伐紂王,在牧野誓師并大敗商軍,商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武王開創了八百年周王朝。武王伐紂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君賢則國興,君昏則國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3/8/7 23:25:06

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出自西漢劉向《列女傳》一書,也叫做“孟母擇鄰”“慈母擇鄰”“擇鄰而居”,講述了大思想家孟子的母親為了改善他的成長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被后世傳為佳話。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教育意義很大,啟示我們,環境是孩子成長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023/8/6 0:50:15

自相矛盾也叫“矛和盾的故事”,出自《韓非子》,主要講述了楚國賣矛和盾的商人,自吹自擂,說自己的盾牢不可破,矛無堅不摧,以至于當圍觀者讓他用矛刺盾的時候無法收場的事情。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應該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自吹自擂,言過其實,往往會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地步。
2023/8/5 17:20:31

鐵杵成針選自方輿勝覽眉州,也叫“鐵杵磨針”“鐵棒磨成針”“鐵桿成針”“磨杵成針”“磨鐵成針”等,作者是南宋學者祝穆。鐵杵成針的故事主人公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講的是李白受磨鐵棒的老奶奶啟發,勤奮讀書的事情。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家喻戶曉。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持之以恒,多么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2023/8/5 15:23:51

鷸蚌相爭,也叫作“鷸蚌相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做人要學會寬容忍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兩敗俱傷,只能讓第三方得利。
2023/8/5 12:18:58

抱薪救火的寓言故事出自漢司馬遷的史記魏世家,講述了蘇代以抱薪救火的故事來告誡魏王割地求和的危害這件事情。抱薪救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情要考慮后果,不要給自己留下隱患。解決問題或消除災禍,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質,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處理事情的能力,避免悲劇的發生。
2023/8/4 23:02:18

晉平公炳燭而學的故事也叫“活到老學到老”,是一個有關學習的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晉國國君晉平公七十歲的時候學習,并受到大臣師曠鼓勵的學習例子。晉平公炳燭而學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管我們多大歲數,只要我們想要學習,都不算晚。不論年少年長,學問越多心里越亮堂。只有經常學習,才不至于盲目處事,糊涂做人?;畹嚼蠈W到老也成了一句平凡而意境遠大的經典語錄。
2023/8/4 21:19:37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中的《孫子吳起列傳》,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故事,作者司馬遷。田忌賽馬的主要內容講的是軍事家孫臏通過觀察、分析,制定賽馬的出場策略,幫助田忌將軍贏得了比賽和賞金。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故事。田忌賽馬的故事啟示我們,要學會在劣勢之中尋找優勢,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
2023/8/3 19:07:34
Copyright © 2025 m.zmuircz.cn 故事大全網 版權所有“小故事,大道理!” 聯系郵箱:gushidq@qq.com Sitemap
國家工信部備案:晉ICP備2024046216號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講故事、寫故事、故事征文/評選+V:gushidq